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3章 刘欣的杀招,即将身败名裂的王莽该如何应对?

正跪在路旁。

“停车。”

王莽走下马车,扶起三人,闻声询问:

“尔等是哪里人士,为何在长安城外乞讨?”

三口之中的丈夫颤声道:

“我等原本是河东蒲阪人士,前不久家中土地被人强占,前往县衙求告无门,只能一路乞食前来长安。”

王获在旁边听着,忍不住开口道:

“难道你们就不能去找上官继续告发吗?”

那丈夫苦笑一声,开口道:

“这位小公子有所不知,县令大人就是知府大人的门生,您说知府大人能理会我们么?”

“更何况以我们的身份,连知府衙门都进不去!”

王莽听完,不由默然。

大汉取士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察举制,俗称“举孝廉”。

所谓孝廉,就是孝顺廉洁。

所有的地方官都拥有举孝廉的名额,朝廷会派人下来考察。

这里面能灵活操作的地方就很多了。

地方官一般举荐的,都是当地的大族子弟。

这样能够交好当地大族,在这些大族的配合下就能更容易治理地方。

也可以举荐其他官员的子弟,我举荐你儿子,你儿子将来再举荐我孙子,如此代代相互举荐,形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

面前这一家人碰到的情况,便是这种利益共同体在河东的体现。

谁会为了几个蕞尔小民的几亩田地,破坏掉这种关系到自家子孙后代将来的利益关系?

至于朝廷派下来的考察官员,本身也是举荐出身居多,自然乐得卖个人情。

今天我给你王家一个面子,将来你王家子弟当官出仕了,在其他事情上还我这个人情。

至于这种人情交易导致官员才不配位让国家发生损失……

反正大汉是皇帝陛下的,跟我们这些臣子有什么关系?

臣子们家族获得人情,将来有人帮忙,子孙好办事好升官就行了呗。

就连王莽本人,也是举孝廉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和寡母寡嫂居住,抚养侄儿长大,这是大孝。

身处王家这种顶级权贵家族,却生活清贫,这是大廉。

有了这种名声,王莽才能在三十八岁的年纪就成为光禄大夫,并接任大司马。

但王莽这些年读的圣贤书,还有他内心之中的理念,面对这刺痛人心的事实时,依旧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