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秦国初立之时,地域狭小且民众稀少,其官府之设置竟与大汉如出一辙,皆采用郡县两级制,并无专任刺史一职。
然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秦国不断开疆拓土,所征服之地愈发辽阔无垠。面对如此广袤之疆域,仅凭原有的郡县制度已然难以有效治理。于是乎,朝廷另辟蹊径,创设了总督府或都督府等机构,以此来统辖这片广袤大地。
然而,这总督与都督手中权势过重,犹如一把高悬于秦王刘胥头顶之上的锋利宝剑,时刻威胁着王室之安危。为此,刘胥忧心忡忡,夜不能寐,苦思冥想如何化解此般危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刘胥终于下定决心:于统治根基已然稳固之处,改行州府制度,并将文臣武将分别管理,以期能降低日后发生叛乱之风险。
简而言之,新的行政架构便是由州(府)、郡、县三级组成。其中,州类似于后世之省份,负责管辖数个乃至十几个郡;而府则类似于当今之直辖市,其所辖郡县数量相对较少,但往往设立于对国家至关重要之地区。至于各州之长,则被尊称为“州牧”,官居从二品;各府之长,则名曰“府尹”,位列从三品。
经过秦国长期统治的西域以及北印度地区被选作首批试点之地,而安西城则成为了这片广袤土地的府城所在地,并将其周边的龟兹与焉耆两郡也划归进来,共同组成了东都府。
至于西域的其余地域,则依据雄伟壮观的天山山脉划分为两个州。其中,位于北面原本属于乌孙等部落的领地设立为北庭州,该州的治理之所便是那座名为赤嵌城的城市;而南面的部分则被命名为南疆州,其州治所坐落在疏勒城中。
此外,大夏、大月氏等地亦被细分成若干个州。例如,大夏所处之地称为夏州,罽宾所在之处被划定为罽州,曾经是大月氏故土的地方如今成为了月州,还有那拥有着辽阔草原和奔腾骏马的大宛则被命名为宛州。同样地,在北印度的印度河流域,也依次划分出三个州,分别是身毒州、天竺州以及苏剌州。
每个州都设有两名州牧,他们按照左右之分来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责,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相互之间的制衡。同时,还会根据各州规模大小的差异,配备相应数量的从事史,这些职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设置,以便更好地协助州牧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在州牧之下,设有一系列各司其职的官职来协同开展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簿曹从事史、兵曹从事史以及部郡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