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五章 碎叶消息

们一起收割,这是盛世皇朝时的常景。

长安城东郊至新丰县的沿途,这里靠近渭河,自古就是关中的丰腴之地所在,原本分布着大大小小一千多个农庄,绝大部分都是皇亲权贵的私产,但随著大治元年的皇室大清洗和大治四年开始的废奴令,农庄大部分都消失了,现在仅剩不足百个农庄,绝大部分都是大家族世袭的永业田,而更多的土地被分给农民成为了他们的私产,每户授田十五亩至二十亩不等,军功和官吏除外,他们向朝廷缴纳二十税一的赋税,其他的收入都归自己,朝廷并且正式发布了圣旨,授田标准和纳税标准将五十年不变,这无疑给天下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而精明的人家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无论每户人口多寡,皆以同一标准授田,这样一来,小户化和多生子女便蔚然成风,这恰恰也是朝廷所希望的事情,希望在五十年内大唐人口和耕地能恢复到天宝初年五千万人的水平。

一大早,张焕便率领百官来到长安东郊帮助百姓收割麦子,他头戴斗笠,脚穿厚底布鞋,一身短衣打扮,手握一把镰刀,和百姓们一起收割麦子,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割麦,从在武威、在陇右开始,他便年年带领官员参加夏收,已经成为定例,官员们能否参加麦收也并不是强迫,愿来则来,不愿也不勉强,但这却是官员考核体系中四善的最重要一善:德义有闻。

参加麦收未必就一定能得到德义有闻,但不参加麦收或者仅做做样子是绝对得不到德义有闻一评,每年都有监察御史赴各地调查地方官情况,他们一不问官员,二不进衙门,就在田间地头询问普通百姓,另外还有监察室的秘密报告,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容忍贪官污吏和懒惰的官员,故麦收时,几乎所有的大唐官员都出动了,和百姓们一样在田间劳作。

“陛下,歇一会儿吧!”韩滉站起身,擦了一把汗笑道。

张焕笑着点了点头,“好吧!就歇一歇。”

他远远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李琪,见他正向一个老农请教割麦技巧,便也不打扰他,自己在田埂上坐下,他接过侍卫递来的水壶,喝了几口水,又瞥韩滉一眼笑道:“韩相国穿的农服似乎还是去年的吧!”

韩滉讶道:“臣去年穿的是白服,今年特地浆染成蓝色,陛下怎么能看出来?”

“因为这个补丁。”张焕指了指他袖子上的一道缝补处道:“朕还记得很清楚,去年相国不小心撕坏袖子,就是这里吧!”

说到这,张焕微微长叹一道:“朕在陇右时便听闻相国节俭,衣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