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7章 不能迷信科学

”。

虽然做到了避光和阴凉,但是却没有通风,之前画作上的灰尘、油汗、最可怕是微生物和霉菌等,非常容易导致病变。

还有就是手卷上含有大量的丝织品,编织产生的缝隙非常容易留存这些东西,然后被卷入画中,即便抽取真空,也不是完全没有氧气,留存在织物缝隙间的空气也足够它们有所作用。

作用完之后,剩下的厌氧菌又可以开始二次作用,而长期绝对一致的湿度,也会让手卷发生大的问题,就是一旦解开手卷,会由于突然的环境变化导致手卷急剧毁坏。

许多古墓中的壁画,西安兵马俑上的彩绘,长期泡在水中的竹简,都会因为这个原因毁掉。

所以古人保管书画的方法其实是最理想的。

首先就是注意清洁,古人欣赏珍品之前,往往还要焚香沐浴,斋戒净手,除了仪式感外,不能说就没有这样的原因。

到了现代,观摩手卷作品时,就应该戴上口罩手套。因为手再干净,也含有油脂、汗渍、灰尘和霉菌等污染物,指甲也会划伤藏品。

观赏时人与书画保持一米半左右的距离,最好两者之间还存在物理隔断,以免讲话时唾液飞溅到书画上。

古人日常收藏,要用函套,画匣。画匣的材料也非常讲究,松木之类油性较大的木材,需要经过处理,避免油脂污染纸张。

古代讲究的画匣一般是多层材料复合,外层是防虫樟木,中间为细腻坚密的楠木,最里层还要用上等丝绸为内衬,手卷本身还要用锦袱包裹。

传统的装裱粘结材料是浆糊,浆糊的原料为面粉和水,因此防止霉变和虫蛀就是关键。收藏时需要将作品密封性能好的箱子或柜子里,避免虫子进去,同时在箱角处放上驱虫的樟脑之类药香用品,以防虫蛀,再放入烘干的吸水性能好的土纸,调节小环境的相对湿度。

即便如此,书籍字画也要定期晾晒,时间最好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

古人常在这个时候将收藏的书画,书籍取出掸尘、晾放,让吸收的水分挥发,再重新存放。

这常常还是重点藏书地的大型活动,比如皇家,这个时候会由皇帝出面,带着朝中重要的文化人士,在藏书阁外欣赏研究书画,吟诗作赋,召开盛大的文会。

藤田美术馆有些迷信现代科学,不大在文物保藏上信奉“鸡尾酒疗法”,或者说不重视六手卷,认为恒温避光真空的保藏的手法就是最好的,结果造成后果有点严重。

不过好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