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5章 选贤任能乃千古难题

分,走上人生巅峰。

而蒋琬这一类有实际治国理政才能的人却不能在考试上胜过他们。

貌似是有些不公平,不理性,不完美。

但是细细一想,世上又有哪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能比这样公开的科举考试更加公正公平让人有选择呢?

选拔标准若要放大到整个国家的范围之中,最能直观体现的分数就是不二选择,而不是更加抽象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等等。

国家需要一个直观的明确的难以操作的标准来选拔人才,以此降低选材成本,而不能用抽象的更容易操作的标准去选拔人才。

这就像是立贤立长之争一样,到底是立贤好,还是立长好,是个人都会说立贤好。

可是贤这个标准过于笼统,怎么样才算贤,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刘备觉得马谡大话连篇言过其实,不贤。

诸葛亮就觉得马谡能言善辩目光精准,是大贤。

可操作性太强了。

而【长】这个标准则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立长这个标准一旦确定,上至皇帝下至群臣,谁都不能操作。

至于屡屡出现的长者不贤的现象,只能说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暂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毕竟对于一个巨大体量的国家来说,稳定,少犯错,长延续,这才是最好的政策。

所以考试和立长一样,在这个方面能体现出其他制度不能体现出来的优势,能带来稳定,能带来和平发展,也是教育资源极端匮乏的当下,郭某人能采取的唯一方式。

选拔出来的人才可能会犯错,可能一旦上手操作就要出问题。

但是不得不说,这群读书努力愿意付出且脱颖而出的举士们当中真正的人才比率,一定比汪洋大海里的普通人当中人才的比率要更高。

考试,就是一种帮助政府和用人单位缩小选贤任能成本的最佳方式。

至于那些藏在民间的人才,怪才……

相对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放弃掉,没什么可惜的,只能说运气不好,命不好。

所以尽管马谡能当状元,曹植能做榜眼,而蒋琬只能做探花,那也无妨,科举的规则和体制,郭某人只会进一步维护,不会动摇。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才是人间真味。

郭鹏让许靖继续回去主持工作,然后把他们认为的前十名的卷子拿来给他过目,接着就把郭珺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