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试

官序列。

以上十人,称为甲科。

第二甲中总名次第十名以后,到第五甲末尾,称为乙科,初授和以后的迁转都不一样,比如苏轼和苏辙,得授那种某县主簿,只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

还有一种分法,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这是皇帝给予的荣誉。

这就是大宋,不搞得复复杂杂叫人头晕就不舒服。

号位按《玉篇》这本字典排列,苏油抽到“汪”字。油汪汪,好兆头。

打开试卷,一共三道题:《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

对已经坐到这里的人来说,单做这几个题目都好做,但是如何出彩,是一个问题。

第一题王者通天地人,《说文解字》里有注释: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分析:核心思想——王持道秉中,以通三才。

第二题天德清明,来自《周颂·清庙》。

《诗》有四始。《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关于《周颂·清庙》,正义有如下解释:

“此解文王神之所居,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故谓之清庙也。

此所祭者,止祭文王之神,所以有清明之德者,天德清明,文王象焉。

《易》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是文王能象天也。”

知道这些,才知道这诗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分析:歌颂文王清明,其德可以与高天相媲美。

最重要的,是《易》的那一句——“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再结合上一题——“王者通天地人”,就会发现,这是相互呼应,一脉而通的两篇题目。

找到了共同点,也找到了出题官埋下的扣子。

第三题,《水几于道论》,则是前两题的发挥。因为是论,所以必须引述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看起来有些突兀,与前两题无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