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为止

太皇太后因欲下诏慰存反侧,臣亦以为宜然。”

“然言者未已,以为未尽。或曰将遗患它日。”

“臣始终认为,治道去太甚耳。文、景之世,尚且网漏吞舟。加之人才实难,宜使自新,岂宜使自弃邪!”

文彦博也在听政,老头说道:“老臣亦觉得,朝堂如今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明润还在喊注意灾荒,如今役法、仓法未定,眼看着九月就要到来,岂容耽误?”

“别的地方还好说,河北岂能敷衍?黄河经过十数年治理,眼见就要成功,去年几处大工未完,陛下,再也耽误不得了啊……”

老头回朝,又算是创造了一个传奇,在宣德门侯进的时候,苏轼带着辽国使臣耶律永昌、刘霄也在边上,刘霄将文老头须发皆白,吓了一跳,拉着苏轼偷偷退立,改容道:“这就是潞国公吧?”

苏轼点头:“没错。就是文公。”

刘霄好羡慕:“潞国公四朝元老,如今年寿几何了?”

苏轼回答:“即将八十二了。”

刘霄大为吃惊:“年寿如此高,身体却怎么这么健壮。”

苏轼说道:“使者这还只是看到了他的容貌,没有听见他说话。”

“文公综理朝廷事务,极其精敏,许多少年后进也赶不上;学问贯古通今,即使专门名家也有不如。”

刘霄不由得感慨:“实乃天下异人。”

此事传入宫中,高滔滔对文彦博更加礼敬,每有大事,必得咨询。

听文彦博如此说,高滔滔便问道:“关于役法,朝廷商议得如何了?”

吕公著说道:“祥定役法苏轼、毕仲游等上奏,今年更张法令,时间上恐怕来不及,不过乡户衙前役满未有人替者,可以依旧募法支雇食钱。如愿投募者听其自便,仍免本户身役;不愿投募者,速召人替,如此则为两便。”

文彦博表示反对:“河北大役,非寻常州县可以支应,老臣怕是行此法依旧来不及。”

“听闻朝中有弹劾河渠司诸官贪墨,不恤民力者,老臣以为用人之际,不妨稍为和缓一二,或者命其戴罪立功也好,总不能整人整到连做事儿的人都没有了嘛!”

老头长期支撑大宋北方门户,对河北可谓是费尽了心力,无奈那条黄河实在是桀骜不驯,去年灾患又开始抬头,不由得不急。

吕公著说道:“关于此事,陛下的条问之卷也陆续收到上陈,大宋如今的大役之区,宁夏不论,河北共有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