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四十一章 生僻字的重要性

气,反而像听到一个懵懂的孩童讲出无忌的童言那般给逗乐了:“小王是理科生,以前是搞数学的是吧?所以你有这个想法我们也不怪你。”

“我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吧。”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所有人都是点头。

“那大禹的父亲,因为治水失败而被舜殛死于羽山的鲧,大家知道吗?”

这下理科参会者那边,点头的就少了一半。

“大禹的父亲,名字叫鲧,鲧字有三种写法,大家知道吗?”

这回连文科这边的教授都有不清楚的了。

“肘子,你来讲。”辜老将装逼的机会留给了周至。

周至只好接着:“鲧字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大家熟悉的,一个鱼,一个系;第二种是一个鱼,一个玄;第三种是一个骨,一个系。”

“鲧是禹的父亲,相传为颛顼之子,一说颛顼五世孙,姒姓,字熙。居于今河南嵩山一带,当时是崇地,所以称有崇氏,又称崇伯。”

“尧时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其子大禹改堵为疏,最终治水成功,到后来将天下传给儿子启,开启了华夏‘家天下’的时代,这就是夏朝。”

“辜老想说这个故事,我想是因为另一个生僻字。”

“很多记载,说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鲧化为黄能,沉入羽渊。”

“关于这个字,有很多记载,《归藏·启筮》云:‘化为黄龙。’《左传·昭公十七年》云:‘化为黄熊。’《国语·晋语八》云:‘化为黄能。’《拾遗记·卷二》云:‘化为玄鱼。’”

“晋代郭璞引《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曰:‘黄熊,龙类也。’”

“明代陈士元《名疑》曰:‘鲧封于崇,《国语》谓之崇伯,《左传》作崈伯,郑子产谓鲧殛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入羽渊。黄熊或云黄龙。”

“到底该是哪个字呢?其实以上说法都错了。这个字的写法,却是熊字少了一点,读音为‘尼’。”

“现在的粤省还保留这个字,有一个地方,就叫做熊(尼)山。”

“证据也是有的,《史记·夏本纪》正义亦云:‘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讲得非常的清楚了。”

“而束皙《发蒙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