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会

厂一起!

当然要走海路,这样才能经过辽河边的锦州。

战争来了,碘酒价格飞涨,他的酒厂还等米下锅呢!

最终,辽人同意支付五十万贯舶来钱购买小铁厂,再以八十文一斗,也就是八百文一石的价格,购进四十万石粮食。

三百五十万贯舶来钱,转眼就被苏油咬下来八十二万贯。

王经寅吃卯粮,之前为耶律洪基筹措了一百万贯的军费,其实也是用的这笔舶来钱,现在手里的硬通货,一多半已经没了。

不过耶律洪基认为王经童鞋果然是干臣,高瞻远瞩,若不是提前发行过国债,鞑靼人这一把狂攻,几乎就难以抵挡。

以救难之功,加王经平章军国重事,燕国公。

……

元丰八年的大朝会,比以往历次都热闹,少年天子已经成年大婚,越发展示出英睿的气象,朝堂整肃,仁政叠出,天下颂扬,万国来贺。

新年诏书还是出自苏轼之手,高滔滔和苏轼明说了你不能作相之后,却又将之提拔成了礼部尚书。

年纪大了需要有共同话题的老伙计作伴,冯京和苏颂在南郊礼之后,也被高滔滔留了下来,许五日一朝,不过闲谈中多是前朝旧事。

户部的奏章里,经济情况还是相当不错。

这里面无疑有章楶的功劳。

三十万大军,西征八千里,灭两国,降一国,朝廷竟然没有多加花费,只靠宁夏三路保障后勤,居然就拿了下来。

这一把可就赚大了!

苏元贞圆满完成任务,朝廷下诏,命其回朝,担任户部尚书。

原户部尚书蔡京,也因调剂放免天下积欠有功,升门下侍郎。

原门下侍郎刘挚,则前往广州,担任广南东路转运使。

另一个时空里,刘挚是旧党当中,“朔党”一派的领袖,与“蜀党”领袖苏轼,“洛党”领袖程颐,分庭抗礼。

三方党争不断,最后被新党翻盘。

在这个时空里,三党同样存在,但是已经化作了另一种斗争方式,又因为高滔滔行三派兼用之策,三党作为三派中的一派,在苏油的渗透和影响下,政治恶果连开花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政治永远是讲求平衡的,如今洛党程颐绝仕,蜀党苏轼绝进,那朔党刘挚,自然就该调整了。

刘挚在临走前帮了高滔滔和赵煦最后一个大忙,自请广州。

关于邢恕和蔡确的处置方案,朝中最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