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火镰,是一把有花纹的火镰刀,而普通的平民则是各式各样,基本就一块不规则的铁块。
火石泛指燧石,燧石属于较稀罕的矿石,也是后世打火机中的火石,乃是远古时期,华夏始祖天皇燧人所发现,当然若无燧石也可用鹅卵石充当,鹅卵石相对更容易寻得,但与火镰碰撞摩擦,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产生细微火花,效果远不如火石,因而普通百姓点火,也是需要靠运气,所以同村村民会互相借火。
火绒则是引火之物,火石与火镰击打,产生的火花落于火绒之上,火绒点燃便有了火苗,所以火绒常为干燥的枯叶,可以是艾蒿晒干的嫩叶,也可以是稻草等干燥细叶。不管是什么叶片,采摘后晾干,再用手揉成絮状,抓成一小团便是火绒,有条件的人家可以洒上一些硫磺粉,点火成功率便会提高许多。
其实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引火工具是火折子,火折子发明于南北朝时期,大约是公元577年,距赵云所在的年代不到三百年,而赵云对火折子的制作与原理,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一些大概。
当然火折子是便携式引火工具,同时也可以用于照明,火折子外部乃是小竹子所制,并且有盖与身。内部则比较复杂,采薯蔓或腾蔓浸水中泡浓,再取出用木棒捶扁,再泡加入棉花或柳絮、芦苇缨子,泡一阵再出一起捶打混合,使其成为纤维状而后晒干,晒干后可加入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有条件的可加点。
最后将混合纤维折成长扁筒或者拧为绳索,取一段装入竹筒内,点燃后看似无火光,盖上竹盖子,使用时打盖子,轻轻一晃或用嘴吹气,便有小火焰燃起,可照明可引火,不用了盖上盖子即可。
据说长一些的火折子,点燃后可使用一年,而普通百姓用粗纸做的火折子,也能使用十数日,甚至能达到一个月。
笔者以为火折子的实用性,远超后世的火柴,甚至比打火机还牛逼,只是不比火机方便,而且制作非常复杂。
左慈听得入迷,赵云却打断说道“其实都只是一个想法,硫磺皂与火柴的制作,还是要靠你们去摸索,另外还有一物是引火工具,名为火折子,之后本侯也会提供一些基础启发。不过眼下,咱们得言归正传,将目光放在铁弩之上!”
赵云见左慈已收回思绪,便喝了口茶说道“此铁弩乃是铁与陶所制,用之十分的沉手,而且外型也不方便瞄准使用,射击之后有后座力,上弦速度慢!故而本侯有一个大胆的设想,铁弩的绞盘、弓弦等部件可以保留,去除陶管改用铁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