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章

,也要让茶农从茶场加工中得到实惠。这样,茶场才能扩大,接下来的茶园开发也才能让老百姓主动加入进来。黄大壮说杜书记这说得在理,不这样,今年收不到鲜草不说,下一步想建茶园也不大可能。

“那就把价格在算好的成本上每斤加两块钱。这部份如果缺口太大,我到时再想办法。”杜光辉承诺道。

在回县城的路上,小王说:“杜书记,我还真没见过像您这样的书记呢!刚跟您时,我还有些想法。说一个挂职的,跟着没意思。现在看来,我是跟对了。您这是在做让老百姓记住的大事呢。”

杜光辉道:“知道了就好。一个人总要做点事。特别是挂职干部,两年时间,一晃而过。总得留点影子吧,也总得让桐山的老百姓提起我杜光辉时,不至于骂我。小王哪,是吧?啊!”

小王道:“像杜书记这样,两年后回去一定会重用的。”

杜光辉没有应,心里想这当然好。如果说当初自己要求下来挂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将来的升职,那么到桐山这五个月,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多想着升职的事了,而是想着怎样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做点事。只要做了事,心里就是踏实的。

回到县委,李长副书记端着杯子过来了。他晃着杯里人茶叶,问杜光辉:“这茶怎么样?”

杜光辉看了下,茶叶很小,基本上都是一叶一芽;汤也是青绿的,而且有些微的黄色。他就知道,这仅仅是早茶,而且不是本地的茶。桐山海拨高,气候较其它地方要冷一些,这个时候茶叶还没有出来。就是出来的茶,形也做不出这样的,颜色也不是青绿,而是微黄中漾些绿。再揭开杯盖一离,更不是了。春节期间,杜光辉好好地品了品高玉送的几种桐山茶,对桐山茶的香味了然于胸。他对李长笑道:“这茶不错,不过,不是桐山的。”

“啊,还真了得?难怪外面有人称呼光辉书记叫茶叶书记呢。一点不假,这是西江的。桐山的茶还早着呢。”

杜光辉只是笑笑,“我也是现学现卖。在这方面,李书记是行家,我献丑了。”

李长说:“我那还有一点,待会儿拿点过来。你也喝喝。喝了才有比较嘛。也对桐山的茶叶开发有借鉴。”

杜光辉说那赶紧好,李长又道:“听说有人正在省里告一达同志……”

“不会吧?”

“我也只是听说。主要是上一届班子里的几个老同志。当然,也可能有在职的某些同志。这都不好说,不好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