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二章选将

吉安营,组成一支完整的正规军。

军队的编制无论怎么改变,其目的都是为战争服务,追求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这里面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协同指挥,兵种配合,后勤供给,独立作战能力等等,在汪克凡的预想中,吉安营和其他部队是平等的,既不会受到歧视,也不会受到照顾。

从某种意义这对吉安营有些不公平,汪晟等人的部队有很多老兵,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而吉安营却是一支新军,实力明显要差一大截,承担同样的任务就会很吃力。

但是汪克凡这里不是幼儿园,汪晟等人的部队最开始也是一群新兵,比吉安义兵强不到哪去,经过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才成长起来,吉安营也必须经过这个过程,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实战考验,就只能被淘汰。

步兵相对廉价,容易量产化,汪克凡不准备在练兵上投入太大的成本,只要核心部队不被打垮,大可和满清昂贵的骑兵、炮兵拼消耗。

当然,汪克凡对吉安营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这支部队和恭义营渊源很深,基本上是汪克凡一手扶植起来的,如果能够成长起来,也可以成为他手下的核心部队。

对于吉安营进入湖广作战,刘淑也非常支持,她甚至有亲自担任吉安营坐营官的打算,但是汪克凡只略作考虑,就拒绝了这个建议,原因很简单,井冈山地区离不开刘淑。

虽然江西的清军采取守势,但井冈山地区还和清军接壤,汪克凡又要带走两千吉安义兵,必须让刘淑在这里坐镇,以保证井冈山地区的安全。

除此之外,在汪克凡的理念中,女人可以当兵,甚至可以当将军,在后方负责管理工作,但不宜担任一支前线部队的主将……女人的思维方式和男人不同,不适合残酷的战争。

这就是带来了一个问题,由谁来担任吉安营的主将?

刘淑提出,由汪克凡派来一名坐营官,吉安营保证服从管理,汪克凡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来他手里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来不符合兵为将有的原则,在将来的管理上会有隐患。

封建军队只忠于个人,吉安义兵只忠于刘淑,吉安营里没有后世的党组织,汪克凡搞来一个“空降干部”,底下的兵将也不会服气……要想真正控制这支部队,就得把吉安营打散混编,向里面猛掺沙子,但这么做事倍功半,会降低部队的凝聚力,还不如让吉安营独立发展。

汪克凡让刘淑推荐人选。

刘淑对这件事其实也有考虑,既然汪克凡坚持,就推荐了她的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