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五八章 顾忌

的表情等等来判断,有时候还得正话反听。

张煌言也是人尖子,盯着钱谦益的眼睛,就读懂了他的内心想法,直接问道:“依牧斋先生所见,我家监国应当退位归藩么?”

听他这么说,钱谦益表面神色如常,内心里却微微一惊,对张煌言这个年轻的后辈也高看了一眼,要知道张煌言是鲁王政权的重要将领,现在又在敏感的南京。亲口说出鲁王朱以海应当退位归藩的话,很容易让他自己陷入被动,但既然这么说了。要么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要么是个不懂事理的愣头青。

张煌言像个不懂事理的愣头青吗?明显不像。

他既然把话挑明。钱谦益无官一身轻,再接着含糊其辞地打哑谜就落了下乘,当下坦然承认:“不错,唐鲁相争,唯有国家受害,唯有弱势一方妥协忍让,否则令亲者痛仇者快,断送北伐收复故土的大好良机!”

“这个……。还要从长计议。”虽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张煌言还是露出一丝苦笑,钱谦益说的是大实话,他却不能轻易附和。

鲁王政权自从竖起抗清大旗,一直处在最前线,无数抗清志士在这面旗帜的引导下前赴后继,十几万军民百姓为之流血牺牲,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仍然在坚持抗清斗争,拼着全部的身家性命。奋斗数年才打下这点基业,如果就这么拱手相赠的话,别说那些一向以鲁王政权为朝廷正朔的极端派。就是张煌言和张名振都不甘心。

在张煌言想来,唐鲁肯定是要谈和的,鲁王政权肯定也是要让步的,但必须要保留相对的自主权,好容易打下的这点家底如果被某个军阀莫名其妙的吞并了(比如说汪克凡),大家当初又何必提着脑袋坚持抗清?

不信任。

张煌言对隆武政权不信任。

对汪克凡这个大军阀更充满戒心。

隆武政权虽然实力很强,内部却军阀林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隆武帝是不是天命所归的中兴之主。能否担起打败满清的重任,张煌言还不敢确定……作为鲁王政权的重要将领。他和张名振要为牺牲的烈士负责,要为麾下的将士负责。要为整个鲁王政权负责,如果对隆武朝廷太过软弱,完全放弃自己的利益,那不是顾全抗清大局,而是极端的幼稚。

很纠结。

从个人感情来说,张煌言对隆武朝廷和汪克凡还是很欣赏的,他们一次次地打败清军,张煌言都为之振奋不已,但是隆武朝廷的势力扩张到浙江和福建后,唐鲁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回避,张煌言首先要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