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海洋贸易的货源

一看就是长期日晒的结果。他头上没带帽子,只裹着一块匝巾,脚下穿着一双草鞋,裤管挽起老高,上身却是一件长衫,下摆横束在腰间,打扮不伦不类,旁边众人却都对他极其恭敬,有问必答。

李四!香港最有权势的大佬,正在视察刚刚投产的盐田。

“不容易啊!试了这么多次,总算把那股子苦味去掉了,这个‘三息法’还真有用!”李四笑着说道:“军门当初说能用海水晒盐,我还不敢信,没想到真的成了!”

“可不是?去掉那股子苦味后,咱们的盐都算是精盐了,吃起来比煮盐还好,以后再不愁卖!”主管盐田的主事姓齐,和李四一样的黑红脸色,身上干脆就是一副短打扮,就像一个下地的农夫。

传统的制盐方法是用海水煮盐,效率太低不说,还会对容器造成严重的腐蚀,所以制盐成本很高,很多地方守着大海却没盐吃。但是在广东沿海地区,已经有人摸索出晒盐的方法,只是因为这个年代技术传播太慢,海水晒盐的方法也不太成熟,才没有大面积推广。(《天工开物》记载,广东海丰“有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池同。”)

汪克凡却一直留意着这件事,命令李四去海丰县寻找会用海水晒盐的人,李四找到他们之后,半请半绑全带回深圳,建起盐田开始晒盐。可是这种晒盐的方法还比较粗糙,除了最上面一层可以食用外,底下的大部分盐都有很多杂质,味道苦涩,难以入口。

接下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汪克凡甚至亲自过问,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经过两年的努力,最近终于获得成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盐田的产量。

李四一挥手,豪气十足地说道:“盐田还要尽量多建些,最少再翻两个跟头,一年晒他三十万担盐,不但把贵州盐、广西盐和福建盐都挤垮,还要卖到鞑子那里去!”

南明的盐产地主要在沿海地区和云贵一带,沿海还是煮盐,云贵是井盐,成本都比较高,产量也受到限制,竞争力远远比不上海水晒盐。

隆武新政被废止后,盐业专营再次陷入混乱,各种走私盐大行其道,海水晒盐的产量跟上去了,正好可以大捞一票。等到把其他的盐产地都挤垮了,将来就算恢复盐业专营,身为皇商的“隆茂昌”也可以垄断南明的盐业生产。

满清那边的盐业专营比较规范,新修的厕所香三天,满清刚刚开国,贪污还没有那么严重,制度也没有那么混乱,食盐的价格比南明低了好几倍,为清廷提供了大量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