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980年元月5日</b>
<b>[访谈者按]</b><i>这篇蓝靛厂外火器营旗人后裔的自述,刊载于1985年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编的《满族文史资料》北京民族文史资料第一辑,是没有正式出版的油印本。作者赵之平,出生年月不详,只知是经历了“清朝、洪宪、旧民国、蒋匪帮到新中国”的“五朝元老”,可知1980年写作此稿时年岁已然不轻。据他在本文的“开场白”所称,他于1959年秋回京接眷进疆,据此以推,他应该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去新疆了。虽然只有“年余学塾和旧高小一年级的文化水平,入社会后又‘偷着’自学才添了点‘墨水儿’”,“文革”之后还是决心将大半生的沉浮见闻回忆写出,庶免“数典忘祖”之讥。按照作者的说法,这部书稿应该包括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几部分,但如今可见的,却只有幼年一段,不知是作者并未写完,还是这部文史资料没有收全。不过在书稿最后有当时的北京市民委副主任,也是蓝靛厂外火器营人的赵书先生写的“抄后记”:</i>
<i>蓝靛厂为吾故乡,其风光景色,人情世故令人神往,终生不忘。八四年五月金恒绩同志从中央民族学院借来赵之平先生之手稿,读后十分感动。念故乡有此有心人记载往事,留传后世,应抄记免得失传。六月份吾曾到蓝靛厂去过一次,向居委会寻问赵老情况,无人知道,十分怅惘。</i>
<i>赵书先生尚且未能追寻得知赵老信息,可知这份资料的留存已属难得。这部书稿,字里行间充满对蓝靛厂这块土地的感情,虽然不能当作信史来看如对外火器营的建立时间、建制等的叙述都不准确,但作为亲历者所记诸事还是颇有价值。我在这里节录其中一部分,以此作为对胡女士口述的参照和佐证。同时,也是由于这份30年前的《满族文史资料》如今已难寻觅了。</i>
一、幼年时代:出生地可爱的故乡——“外火器营”
出北京西直门过“万牲园”现称动物园,顺长河原叫清水河往西,中经紫竹院和万寿寺,行约30里,过河略东是“立马关帝庙”现为蓝靛厂街道办事处,这里原是清廷内务府的一帮太监为管理河东大片稻田的“香稻米”而设的“御田香稻管理处”。进口儿即是蓝靛厂镇,原是内务府所属的“杂匠”工地。再走经古刹“广仁宫”又叫西顶庙,它宽深高大,供奉“天仙”“送子”“眼光女神”和“冥府七十二司”与“东岳庙司”;镇中有各类商店数十家,于尽头就是我可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