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一四章 扬州立威

别的家人依依告别,旌旗招展,迎着万丈金光,逶迤着向东南方向缓缓开去。

……

隋文帝灭陈,将六朝金陵夷为平地,改名为升州后,扬州(天宝元年改名为广陵郡,为读者不糊涂,还是叫扬州)便渐渐成为东南的重心,隋炀帝开掘运河,疏通漕运,扬州又一跃成为漕运的中心,东南半壁江山的物资便在这里集中,源源不断运往京师重地,也成就了扬州的商业盛名。

广陵郡的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的绫衫段;吴郡的三破糯米、方文绫;晋阳郡的折造官端绫绣;会稽郡的铜器、罗、吴绫、绛纱;以至于海外的珠香象犀、玳瑁翡翠等奇物,无不汇集于扬州,由漕渠运往长安。

商业的繁盛离不开农业的发达,润州丹阳一带的湖田,‘广良田五千顷,亩收一钟(一钟为十石,一百斗)’,再加之‘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通逾百数’。

如此种种,便出现了唐朝各大城市的商业‘扬一益二’的局面(不考虑长安),使商人云集于扬州,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丝织品、瓷器、纸笔,各种工坊林立,甚至出现了五百张绫机的千人工坊。

李清一行,朝行暮宿,出了潼关,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的天宝河上船,走漕运前往扬州,行了近半个月,这一日,便渐渐到了扬州地界。

正是细雨纷飞,江南烟雨朦胧之时。

李清换了一身月白色软袍,低头从舱内出来,见度支员外郎第五琦立在风中,衣摆飘扬,正凝视着两岸风光,口中喃喃吟诵。

李清走到他身后笑道:“禹圭兄,看你一路留连山水,莫非也是第一次来扬州?”

第五琦摇了摇头,望着在岸上垂柳间穿行的几头水牛,感慨道:“前几年我为韦尚书的从事,在陕州疏通漕运,多次往返于扬州和洛阳,那时雄心万丈,如一支犀利的箭,不知回头,可现在一夜之间韦尚书已倒于党争,可江南秀丽依旧,让我不由生出‘魂兮归来哀江南’之叹。”

李清缓缓走到他身边,指着几个争相爬上牛背的牧童,道:“禹圭兄若想逍遥自在、不争世事,只管学那几个牧童便是,自古庸人无困惑,所思所想不过是口腹之欲、声色之娱罢了,大丈夫既然踏上仕途,就要一展胸中抱负,为国家兴盛、为天下黎民做一番事业,若患得患失,不敢作为,岂不是辜负了这数十年韶华,禹圭兄且抛去屈大夫的‘魂兮归来哀江南’,记住另一句话:‘寄蜉蝣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