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况初现

推行,以前很难纺织的木绵变得很容易纺纱成线,继而纺织成布匹。

每年来自琉球府和吕宋府数百万担的木绵原料,使木绵原料充足,木棉布在大宋早已进入寻常人家,木绵布轻软、透气性好,夏天凉快,冬天的暖和,深得百姓喜爱,已经渐渐和丝和麻等传统织物并肩,成为大宋的三大纺织品之一,良好的前景也使得岭南和广南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木绵树。

而范宁曾经抱以厚望的棉花却始终没有能得到推广,这也是他之前没有料到的。

其次是香料,大量的南洋香料涌入,使香料也从原来的奢侈品变成了日常品。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本很多大户人家使用的香肥皂也因为制作方法以及配方外泄,迅速被大规模生产,原来一贯钱一块的香肥皂,很快降到五十文钱一块。

但真正改变大宋的面貌的却是粮食,陕西路、河北路大规模种植玉米,大量的玉米转为养猪,使大宋生猪存栏数迅速增加,城内猪肉的供应量开始增大。

但玉米和南瓜的功劳却不在于此,大量土地种植玉米,使得乡村里最穷困的人家也能一天吃上三顿饭。

能够比较容易吃饱饭的直接效果就是宋朝的人口开始迅速滋生,熙宁三年初的人口统计,大宋人口已达一亿三千万,比五年前净增加了一千万。

物资的空前丰富,朝廷收支平衡,海外财源滚滚,冗兵和冗费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冗官问题也开始解冻,整个大宋进入立国以来最繁盛的时期。

社会的繁盛也带来了思想的转变,去海外谋生早已深入人心,没有人再把它看做一种背井离乡,而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或者谋生的手段。

甚至去海外务工几年也能带回一大笔钱,虽然很辛苦,但能挣到大钱,还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东京大相国寺的书苑街上,有一块很大的海外招募牌子,上面写着:‘仙山福地,黄金国度,北岛在召唤你!’

所有经过大相国寺的百姓都看到这块招牌,事实上,京城很多地方都有招募海外劳工的招牌,大宋权贵和巨商在海外买了这么多海岛和土地,最需要的就是人口,所以每天报纸上,登满了海外招募移民的广告,承诺给土地、给房子、给牲畜。

北岛当然也在招募,招募点就是奇石馆。

奇石馆只剩下范铁戈和妻子在经营了,生意还不错,范铁戈也没有移民海外的想法,明仁、明礼兄弟无奈,只得把奇石馆当做招募劳工和移民的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