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64章 司马舍鉨

!不是边款!之前这一面也是当做印章在用的!”周至抬起头问大家:“谁有镜子?”

“我有!”梁红从短裤屁股兜里掏出一个金属薄圆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一面小圆镜子:“肘子给!”

周至将镜子结果,然后对比着镜子里的印文将之抄录了下来。

“司马舍鉨。”周至将清洗干净的印章擦干,和抄录这文字的小纸片一起交给了蒋天晞:“应该是这四个字。”

“这是标准的战国中期楚国文字了。”霍巍凑过去一看,当即表示:“这个可是重大发现了!”

中国的文字体系在先秦存在两个大类,一类是秦国文字,一类则是六国文字。

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在结字写法上又许多的区别,这也就成了为何后来李斯要在统一后的全国强行推行秦篆的重要原因,也有宣示得国大统的强烈信号在里头。

总体来说都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的中原古篆体系,但是楚国却属于例外,这里存在着一个“双轨制”。

作为相对文化独立的南方,楚国在吸收中原文明古篆体系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虫书-鸟书体系。

这种书体才是楚国地区最原始的书体形式,形状先是像虫,后来像凤鸟,与当地的图腾崇拜直接相关。

中原文化流入以后,楚人又将鸟书的写法用在了篆书当中,让篆字也变得和一只只飞鸟一样,这就是古代楚越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格式——鸟篆。

这个体系流传到了战国中期又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楚国已经发明了兔毛笔,帛书简书发生了重大的书法变化,字体开始变扁,同时一些隶书的笔法如蚕头,雁尾,在楚国的文字上有了体现。

而这样的影响也深入到了青铜器上,首先表现在的就是印章上。

印章嘛,能够保证防伪的基础上,越好认越好用,从实用性上出发就淘汰了写出来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鸟篆,只保留了它的笔顺书写方式,但是摒弃了其结字规则。

这样的风格非常独特,因此霍巍不用多看,就能断定出这枚印章的地区和时代特点。

“司马舍鉨……又会是谁呢?”几个大佬都在皱着眉头思索。

“鉨通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章上的常用字。司马是楚国军事领袖的官职名称,又称为‘兵主’,那这个‘舍’,应该就是……”周至嘀咕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不由得眼神一亮。

蒋天晞这个时候也想到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景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