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维夫在历经重重考验、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与汉人相同的身份地位。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和不懈努力,他更是一路高歌猛进,顺利晋升至蛮兵中的千夫长之位。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阿托维夫率领着一支由五百名士兵组成的队伍,如往常一般在杜拉城周边执行巡逻任务。
这支队伍中的士卒和军官们皆非等闲之辈,他们皆是近些年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到同汉人身份的蛮族精英。然而,在这群人中却有一个例外——那便是随军长史尉迟敬。这位尉迟敬乃是实打实的“真”汉人,其家乡位于遥远的焉耆郡。
当年,他自郡学毕业时未能考入理想的学府,但并未气馁消沉,毅然决然地选择应召入伍,成为一名英勇无畏的军法官。此后不久,由于表现出色,尉迟敬被调往阿托维夫所统领的千人队担任长史一职。在这里,他肩负起了维护军纪、管理后勤以及促进蛮兵汉化等重要责任。
说来也巧,阿托维夫与尉迟敬二人之间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尽管他们出身不同、背景各异,但在相处过程中却逐渐培养出了相当高的默契度。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默契,使得整个千人队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与困难。而从他们各自的名字来看,亦不难发现其中端倪:尉迟敬作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新汉人,自然而然地与其他同样身为“新汉人”的队友们更为亲近些。
毕竟,大家曾经都属于蛮夷一族,如今又一同融入了汉族大家庭,彼此间自然多了一份亲切感。
对于秦国而言,之所以特意招募那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或郡学的年轻新汉人学子投身军旅生涯,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明智之举。
首先,这些年轻人的家族大多定居于西域地区,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感情;其次,他们自幼生长在汉人统治之下,深受华夏文化熏陶,不仅精通汉语,而且对国家忠诚度极高。将这样一批优秀人才充实进军队之中,无疑将会大大提升秦军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这两人之间有着极为清晰的分工安排,一个负责内部事务管理,另一个则专注于外部活动处理,彼此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今日恰好轮到他所率领的千人队伍执行巡逻任务,于是阿托维夫毫不犹豫地带领着半数士卒踏上征程,而将尉迟敬留驻营地,负责教导那些刚刚补充进来的蛮族士兵学习汉语知识。
原本以为这一天会像往日那般平静度过,只需耐心等待至午后时分便可返回营帐稍作休憩。然而事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