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策03章 倒叙

觉得对话很俏皮机智。”

“他作品中的对话不符合日本的民族习惯,看似俏皮机智。比如说——现在不想说再见,因为真正的再见已经说过;把回忆融化在酒里喝下去——这样的表现形式日本人很难体会。给人装腔作势、矫揉造作的感觉。”

“是这样的吗?”

“就是这样的嘛。例如:暮色与烤秋刀鱼的味道一起笼罩在狭窄的胡同里;铁路桥底下的垂绳门帘放声高歌……他的作品里面有这种表现手法吧?”

“没有啊。不过,没有这些不是很好吗?”

“他是标新立异,赶时髦,并不是俏皮机智。”

“不过,来铝武津夫先生怎么样?他经常到这里来喝酒。”

“哦,他到这个店里来?”

“你别这么大惊小怪的,相当的名人都到我这店里来啊。”

“来铝武津夫是比较有名,不过他是‘持弓式’作家。”

“什么叫持弓式作家?”

“他是你店里的常客,我得嘴里留情。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

“你瞧,一下子想不起来吧。不过,一提起来铝武津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知道。挂着作家的招牌,却没有作品,徒有其名,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到书店去,要找他写的书可难了。既然是作家,却没有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种耻辱。可是,为什么这么有名呢?因为只要发生什么社会事件,他就到电视台上抛头露面,好像自已是作家代表似地大发议论。就像相扑比赛时决定比赛对手以后举行持弓仪式的相扑力士。外行人看他持弓张弛的动作姿势多么优美华丽,以为一定是实力强大的力士。其实持弓的力士根本上不了排行榜。”

“你的评论真尖刻。最近走红的阿井立秋好像很有前途吧?”

“那个人很努力,也有才气,东西写得不少。不过,恐怕太自负了点吧,好像全世界都围着他转。人在日方中天的时候都这样。当他意识到世界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时,大概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

“香取霰呢?”

“他不过是新闻媒体的艺伎。”

“新闻媒体的艺伎?”

“最初的作品碰运气拿个新人奖,名字也上了文坛,可是没有后续作品。为了使自己的名字仍然留在文坛上,只好上电视,上电台,搞对谈,参加各种各样的座谈会,讲演、上杂志封面、写杂文、写通讯,等等。只要是新闻媒体的饭,什么都吃,用这种办法苟延残喘